A-3雷鳴號攻擊機
A-3雷鳴號攻擊機的發展始於民國68年,當時我國 有意藉助發展AT-3的技術自行研發一款純粹以攻擊為目的的攻擊機,並且將此一研發計畫定名為「雷鳴計畫」,自進行研發到兩架原型機XA-3於民國71年7月8日首次進行試飛為止,總共花費了四年的時間。
A-3與AT-3在外型上的最大不同點在於A-3為單座機,而AT-3為雙座機,至於外型上A-3所採用的是與空軍戰鬥部隊的AT-3相同的三色迷彩塗裝。由於A-3為單座戰機,因此在重量上較AT-3輕了許多,且A-3在製造上同樣採用鋁合金與超輕的石墨纖維複合材料,因此在整體操控性能上無疑是相當優異的。
在航電系統方面,A-3與AT-3兩者相去不遠,包括超高頻通訊系統,敵我識別器,戰術導航儀,極高頻全向測距儀,儀器著陸系統等等一應俱全。武器系統方面,A-3兩翼與機腹下共有五處掛架,可攜帶火箭囊、機砲囊與各型炸彈,翼端掛架則可掛如天劍一型等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,總體武器籌載重量為2727公斤。另外如抬頭顯示器、瞄準具與照相槍等也都是標準配備。在座椅方面,A-3採用的是馬丁貝克Mk.10型彈射椅。
A-3自研發生產至今一直未能投入量產,其原因眾說紛紜,但一般相信是因為A-3不論在性能、結構或造價上都與AT-3相去不遠,既然如此,又何必捨棄兼具教練與攻擊雙重功能的AT-3而生產戰術價值略遜一籌的A-3呢?不論如何,A-3是建立研發高性能戰機技術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,它的研發價值甚至超越其戰術上的價值。